寓言二則課件教案。
俗話說,手中無網看魚跳。。優質課堂,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,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,為了更好的學習,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,教案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。寫好一份優質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?小編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寓言二則課件教案精選5篇,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。
寓言二則課件教案(篇1)
教學目標:
1、自助學習認識本課7個生字,會寫5個生字。
2、理解課文內容,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。
3、正確、流利的朗讀課文。背誦課文。
教學重點: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,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。
教學難點: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。
教學時數:2課時
教學過程:第一課時
一、談話揭題
1、同學們,我們過去學習了一些寓言故事,有的同學課外一定還閱讀了不少的寓言故事。什么是寓言呢?
2、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呢?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?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個寓言,看看他們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。板書課題。
二、初讀課文,整體感知。
1、哪些同學知道《刻舟求劍》這個故事?誰能把這個故事講個大家聽。
2、范讀課文。
3、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進行比較,看看有哪些不同?
師: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。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,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。誦讀文言文,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。學習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誦讀,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。
今天我們學的《刻舟求劍》這片文言文僅53個字,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。
4、自由朗讀課文。
5、指明讀,正音。涉(sh)墜(zhu)遽(j)契(q)
三、深入理解課文。
1、根據譯文自己試著理解課文意思。
2、討論交流:你讀懂了什么?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?點播理解以下詞語:
涉:跋涉,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。
遽:匆忙;立刻,表示時間很緊迫。
契:用刀雕刻。
惑:迷惑,這里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。
3、教師用簡筆畫劃出江面,然后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線教具演示故事。邊演示邊講故事。
四、總結全文,明白寓意。
1、解題。(1)逐字分析。舟:小船。求:找的意思。
(2)用自己的話說出刻舟求劍的意思。(照船上的記號去尋找航行中失去的寶劍。)
2、討論:(1)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馬?為什么?(寶劍是從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。船不斷向前移動,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,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。所以船靠岸后,從船上課記號的地方跳下去,是不可能撈到劍的。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。)
(2)想一想這個人錯在那里?
(3)學習了課文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(必須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。情況變化了,處理事情的辦法也跟著變化。根據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。)
(4)你能舉出根據情況變化處理事情獲得成功的例子嗎?
五、熟讀課文
1、指導朗讀。
2、自由讀。
3、背誦課文。
六、學習生字詞
1、自由識記字形
2、討論交流。
3、給糊涂找反義詞,并說一句話。
第二課時
一、復習回憶。
1、檢查背誦《刻舟求劍》。
2、從《刻舟求劍》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?
二、學習《狐假虎威》。
1、自由讀課文,把課文讀正確、流利、通順。
2、在讀課文,試著理解句子意思。
(1)自讀自悟。借助譯文,一句一句的讀,想一想每一句話的意思。
(2)練習把語句讀正確、流利。
3、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。
4、參照譯文,聯系講課文故事。
(1)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,練習講課文故事。
(2)啟發想象:森林里有哪些動物看到了老虎根在狐貍后面,會出現怎樣的情景?
(3)指名講故事,相機幫助理解重點句和難句。
三、拓展延伸,理解含義
1、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。
狐假虎威的假字是什么意思?(假借)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?,F在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。
2、學了課文,我們知道了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,老虎也相信狐貍的話,沒敢吃他。那你喜歡狐貍嗎?
3、延伸:出示下面一段話: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,一個日本軍官問:小孩,你什么的干活?一個漢奸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說:皇軍問你是干什么的?快說!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,不慌不忙地說:放牛的。
大家讀一讀這段短文,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?
四、學習生字詞
1、讀準字音。逆的聲母是鼻音n不是邊音l。
2、自由識記字形。
3、指導書寫。狐貍兩個字反犬旁不要寫得太寬,整個子要寫得左窄右寬。違是半包圍結構,寫時應該從內到外。
板書設計
刻舟求劍墜劍刻舟舟止求劍感
狐假虎威虎得狐狐騙虎
虎中狐計虎隨狐獸畏虎
狐假虎威
寓言二則課件教案(篇2)
第二課時
教學內容:
復習并背誦《東施效顰》。學習《楚王好細腰》
教學過程:
一、復習并背誦《東施效顰》。
二、學習《楚王好細腰》
自讀自悟,讀懂、讀通每句話。
1、學生自讀《楚王好細腰》。
2、全班交流
三、講寓言故事,理解寓意,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。
1、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,在小組里講,全班講。
2、集體交流:
(1)知道楚王喜愛細腰后,大臣們的心里會想什么?
(2)大臣們投其所好,他們是怎么做的?
出示句子:
故靈王之臣,皆以一飯為節,脅息然后帶,扶墻然后起。
你能否為大家演示一下脅、帶、扶這幾個動作,并用自己的語言具體的描繪出這幾個動作?
大臣們在細腰過程中是否有痛苦,他們會有思想矛盾嗎?猜猜他們怎么想的。
再試著讀讀這句話,讀出大臣們的矛盾心理。
(3)第二年,大臣們的努力可有了成效,滿朝文武的臉都是黑黃黑黃的了??吹竭@番情景楚王還樂的起來嗎?
(4)你想對楚王和大臣們說什么?
四.升華延伸
你是不是認為文章結尾還可以寫點什么?試著寫一寫
其實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剛正不阿的人,他們不畏強權、保持自我,誰給大家講講他們的故事?
這則寓言對你有什么啟發?
教師點撥:《楚王好細腰》通過達官顯貴們束腰以求楚王寵信的丑陋舉止,諷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恥下場。
五、檢測:檢查背誦,交流理解體會寓意。
六、作業設置:
1、從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。
2、背誦默寫古文。
3、推薦閱讀《邯鄲學步》
板書設計:
寓言二則
東施效顰楚王好細腰
(不切實際的模仿)(阿意奉迎危害無窮)
課后反思:
本文用簡潔、傳神的描寫,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。通過學習課文,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,要順其自然。
學習的拓展非常重要,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生。
寓言二則課件教案(篇3)
教學目的:
1、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
2、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,能說出自己的理解
3、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
4、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
教學重點:教學目的的2、3、4
教學難點:教學目的2
教學時數:兩課時
教學方法: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自主、合作學習,教師適當指導
第一課時
教學設計:在熟讀的基礎上,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,讀懂課文大意,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;創設情境,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'道理
教學步驟:
1、由一個寓言故事導入:
(1)學生講述狐貍和烏鴉的故事
(2)通過這個故事,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?
(3)這就是寓言: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
(4)我國古代的寓言
2、簡介韓非及《韓非子》(投影)
3、學習《鄭人買履》:
小組合作自主學習
(1)小組成員互讀;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認為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;重點字字音;小組成員互譯。教師巡視指導
附:字音:履度
詞義:欲置坐反遂無
辨析:先自度其足寧信度,無自信
而置之其坐至之市,而忘操之
何不試之以足(投影)
(2)小組間就以上內容互相提問,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
(3)找出文中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;就寓言的內容來看,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
(4)根據課文內容,設計鄭人和賣鞋人的一段對話
(5)展示自己的設計,其他人進行評議
(6)小組討論交流:鄭人買履的故事蘊含著一個什么道理?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?(投影)
4、總結:
5、作業:
(1)反復朗讀課文,能熟讀成誦
(2)展開合理想象,擴寫《鄭人買履》的故事。
教學構想
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:
1、知識與能力
(1)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
(2)閱讀淺易文言文,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
(3)發展思維能力,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
以上三點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(1)、(2)、(4)
2、過程與方法
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看法和疑問,并運用合作的方式,共同探討疑難問題。以上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(1)、(2)、(4)、(5)、(6)
3、情感價值觀
欣賞文學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,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,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,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,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。以上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(3)、(6)
寓言二則課件教案(篇4)
教學目標:
知識目標:學習本課6個生字,理解詞語,熟讀古文言文。
能力目標:背誦,默寫課文,并理解課文寓意。
情感目標:積極引導學生善于思考,并巧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。
教學重點:
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,并背誦古文
教學難點:
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,并在朗讀中感受寓意。
教學方法:
自學加指導法
學習方法:
小組合作討論
教具準備:
小黑板
課時計劃:
二課時
教學過程:
第一課時
一、講故事導入新課。
1、老師講寓言故事〈〈狼、狐貍和農婦〉〉(馮雪峰)
2、讀題質疑并板書〈〈刻舟求劍〉〉
二、初讀課文,理解課文內容。
1、讓學生借助譯文試讀課文
2.教師范讀古文。YJs21.com
3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,力求:讀流利,注意停頓,把句子讀準確。
4、小組討論: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。
5.檢查學生自學情況。
涉遽契曰吾惑
6、學生匯報: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《刻舟求劍》。
7、學生用小模型來演義故事內容,理解含義。
因為船移動了,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,但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。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后再從船舷上刻的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,肯定是撈不到寶劍。
8.再次朗讀課文
三、拓展延伸
小組討論寓意,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。
四、作業設計
背誦課文
板書設計:
刻舟求劍
告誡人們辦事情要學會變通,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。
第二課時
一、背誦寓言〈〈刻舟求劍〉〉。
1、全班齊讀課文。
2、指名背誦課文。
二、初讀寓言〈〈鄭人買履〉〉。
1、老師范讀課文,學生跟讀。
2、學生自讀,并借助譯文試讀。
3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,力求:讀流利,注意停頓,把句子讀準確。
4、小組討論: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。
5.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。
履度置反遂持
6、學生匯報: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。
7、學生表演話劇〈〈鄭人買履〉〉并理解寓意。
8.再讀課文
三、拓展延伸
小組討論寓意,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。
因為鄭人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,他墨守成規、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,所以買不到鞋。
三、作業設計
背誦課文
板書設計:
鄭人買履
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尊重客觀規律,要從實際出發,尊重客觀事實。
寓言二則課件教案(篇5)
教學分析:
本文用簡潔、傳神的描寫,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。通過學習課文,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,要順其自然。
學習目標:
1、讀懂字音,疏通字義,感知課文。
2、反復誦讀,體會作品的美感,明確寓意,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。
3、理清思路,提高閱讀能力。
關鍵處處理:
熟練背誦、正確默寫課文。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。并能將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。
教學、教具準備:
資源包:(檢索到的教案、課件、課利用的資料信息,推薦學習資料。有關莊子墨子的資料。準備搜集有關莊子和墨子的資料。)
教學內容:東施效顰反復誦讀,疏通詞義,明確寓意。把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指導寫清楚
教學過程:
一、導入新課。
同學們,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?《掩耳盜鈴》《南轅北轍》等。
今天,我們再來讀一篇莊子寫的《東施效顰》。你了解莊子嗎?
二、初讀課文。
1、請同學們先讀讀譯文。
2、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、讀流暢。
3、再讀讀譯文。
反復朗讀,把文章讀流暢。
三、細讀課文,讀懂寓意。
1.西施和東施的對比,也是美與丑的對比,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?
2.出示課件:
西施美:
西施病而顰其里,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,歸亦捧心而顰其里。
(1)讀了句子你體會到什么?結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
(2)西施可真美,用個詞來夸夸她吧。
3、西施捂著胸口,皺著眉仍賞心悅目,東施也來學學吧!她美嗎?從哪看出來的?
4、出示課件:
東施丑:
其里之富人見之,堅閉門而不出;貧人見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
(1)讀讀這句話,你體會到什么?
(2)能用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?
(3)再讀句子,試著讀出東施的丑
(4)你想對東施說什么?
四、明確寓意,聯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。
1、小組討論:
(1)同樣是皺眉捧心,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,東施的樣子丑?
(2)什么是真正的美,你能告訴東施嗎
(3)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?舉例說一說。
2、班級交流討論結果。
教師指導點撥: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,結果只會適得其反。
五、熟讀背誦,進行語言積累。
練習讀出感情,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。
作業:
背誦《東施效顰》
感謝您閱讀“幼兒教師教育網”的《寓言二則課件教案精選5篇》一文,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,同時,yjs21.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寓言二則課件教案專題,希望您能喜歡!